遭遇电信诈骗,应果断报警并警惕二次骗局!
分类:行业聚焦 热度: ℃

在数字化时代,电信诈骗案件频发,不少受害者因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和应对策略,导致财产遭受损失。面对电信诈骗,有人选择自认倒霉,有人则积极报警并尝试追回损失。然而,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,又有一部分人因不慎踏入了另一个诈骗陷阱,即“二次骗局”。

 

遭遇电信诈骗的正确应对方式

 

及时报警
遭遇电信诈骗后,应立即拨打110或前往就近的派出所报案。提供详细的受害人信息、转账记录、骗子账号等关键信息,为警方侦查破案、挽回损失提供有力支持。


冻结账户
通过银行的客服电话或网上银行,及时冻结犯罪嫌疑人的账户。如果可能,连续输入错误密码以暂时冻结账户,为公安机关争取宝贵时间。


保留证据
保存好与对方联系的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关键证据。这些证据在后续的调查和诉讼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。


警惕“二次骗局”

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,受害者需保持高度警惕,以防落入“二次骗局”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“二次骗局”手法:


警惕冒充“网警”或“律师”
诈骗分子会冒充网警、律师等身份,声称能帮助受害者追回损失。他们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、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,进而实施进一步的诈骗。


WPS图片(1).jpeg 


虚假“受害人”经验分享
在网络上,有些所谓的“受害人”会分享自己的“成功经验”,诱导其他受害者加入所谓的“维权群”或“自救组织”。然而,这些组织往往由诈骗分子操控,最终目的是骗取受害者的钱财。


承诺高额回报的“自救”方案
诈骗分子会推出各种“自救”方案,如购买所谓的“解密软件”、参与“投资返现”等。这些方案往往承诺高额回报,但实际上却是诈骗分子骗取钱财的幌子。

 

提高防范意识
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、短信和网络消息。对于涉及钱财的交易,务必保持谨慎。


正规渠道求助
在遭遇电信诈骗后,应通过正规渠道寻求帮助,如拨打110报警、前往派出所报案或咨询专业律师等。切勿轻信网络上的“自救”组织或“网警”身份。


保护个人信息
切勿将个人信息、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透露给陌生人。在转账、支付等操作时,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和账户信息


安装反诈APP
下载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等反诈软件,利用智能识别技术防范电信诈骗。同时,关注反诈宣传信息,提高识别诈骗手段的能力。

总之,面对电信诈骗,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和冷静应对。及时报警、保留证据、提高防范意识是减少损失的关键。同时,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也要警惕“二次骗局”的陷阱,避免再次遭受损失。

 



上一篇:新职业崛起乡村:农艺师、经纪人、导游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下一篇:全社会反诈,青年齐行动活动启动
猜你喜欢
精彩图文